close

我的冠軍女兒是阿米爾罕在2016年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劇情是講一位父親不顧當地文化,將兩位女兒訓練為金牌摔角選手的過程。

這部電影已經有非常多的影評,特別是印度女權低落的社會脈絡下,大部分女孩就是從小學習家事,直到16歲左右就嫁給家長安排、未曾見面的先生,這一生能如此平安結束還算幸運。

阿米爾罕被譽為印度的良心,曾上TIME雜誌,他關注社會環境不平等的狀況,電影從「心中的小星星」(談學習障礙)、「三個傻瓜」(談教育)、「來自星星的傻子」(談宗教),這部電影主要的重點即在女權關注。

以一個影迷來觀賞電影,情緒被牽動與熱血感動自然不在話下,但這裡也有幾個地方令人反思;

兩個女兒跟鄰居打架,使父親靈光一閃,突發奇想開始訓練女兒成為摔角選手。但在開始的時候,孩子們(甚至母親)對於父親不僅要訓練,還要改變生活飲食、穿著、剪短髮等,是非常抗拒的。但不顧所有人的反對,父親義無反顧的嚴厲堅持。電影的劇情安排,女孩們是直到參加了朋友的婚禮,才發現原來父親是想要讓她們脫離一般印度女孩的命運。隨後孩子們有了變化,不但遵照練習,甚至願意自主訓練。練習一段時日後,因為「女孩跟男孩摔角?這比你把摔角選手送去跟老虎搏鬥還更有賺頭!」的因緣,而從被拒賽到跌破眾人眼鏡的連連獲勝。

一、文化與變化

許多助人工作者在工作時,很氣當事人不願意改變:「跟你談了這麼久!如果你自己不願意幫助自己,其實沒有人能幫助你!」特別是在危機或有時間限制的會談時,助人工作者更是著急。

但有時候改變真的不是「知道」就可以產生,特別是當「當事人的全(權)世界都在看他/她笑話」時,這更是難上加難。助人工作者能陪伴當事人多久呢?或許對事件外的人來看,家暴、性別不平等、職涯選擇或婚姻等等,這麼明顯的,就是當事人應該要去爭取的,為什麼不能去改變自己的環境呢?嗯... 因為助人者站的位置與當事人位置不同,大概沒辦法理解整個村都在笑女孩與女孩父親的瘋狂行為時,他們受到多大的挫敗。

反觀來說,這位母親在這樣的印度文化下,她似乎也只能選擇順從。她無法保護女兒不被剪短頭髮,也只能不斷擔心,若印度有家暴或兒童保護處遇,她的不離開或不反抗,是否也會被指責呢?因此在某個角度下來說,這些女孩最後之所以能堅持並贏得金牌,很大一部份還是建構在性別不平等的架構之上。

是故,當文化開始向前時,有時踩在舊制度上,有些則立足於新的創見上;而當中能夠促成改變的,就是情感、溝通、認同與非理性,也就是所謂感性、信任、支持與陪伴等部分。從這個角度上再回想助人工作者的工作模式,例如多久結案、次數限制、關係界線、助人者自我照顧等等的討論;有時候在與當事人合作時,連當事人的無力改變都能同理,但依然對當事人能繼續生活保持信心,是非常核心的部分。

二、動機自主與認同追求

諸行無常,沒有任何事情是不會變化的;當女孩們發現父親的用意,她們有了感應,於是開始積極參與練習。這在Allport的動機自主概念中也討論到,原來是被強迫做的事情,後來發現對個人的意義後,會不斷增強自己去繼續從事。這時他們在練習摔角的時候,已經不會有抱怨,甚至連在摔角場上,都主動挑戰最困難體型的對手,反省並精進每一次的比賽,直到戰無不克。

目前在實務現場操作的生涯諮商,大多為Holland的衍伸變化,多半幫學習階段的學生施測後,告知其相應的工作類型;然許多人在大學或更高學歷畢業後,依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這一方面當然得考量到大環境的就業困境、學術與市場的脫節;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興趣究竟可不可以當飯吃」的方向來思考。但不論是選擇遵從家長安排或當事人埋頭硬闖,當人從挑戰中找到意義時,心中的恐懼已不復存,個人的失敗或挫折大多也會成為背景,而過程中的成功則會成為動機與自尊的糧食。

大女兒得到金牌後,到國家體育學院接受訓練並角逐奧運金牌;這是她第一次離家,她來到學校,發現國家級教練所教的方法與父親土法煉鋼的方式完全不同,有許多新的技巧,同時生活也有更多彈性與自由,並不是完全被練習所佔據。這讓她開始懷疑過去父親的高壓教導,進而與年邁的父親起了非常大的衝突,甚至不顧父權形象,直接在摔角場上把父親摔出去。她按照教練的教導,繼續練習,但卻開始在國際比賽中屢屢戰敗;最後她在妹妹的鼓勵下,回去向父親認錯,並且繼續遵照父親的方式練習;最終終於獲得了奧運金牌。

三、離家/回家與文化認同發展

討論家庭系統,首推Bowen的分化概念。人在家中成長到一定的年紀時,會有一個分化的課題要處理。大女兒在榮耀與自信滿滿的情況下,突然走進了大都市的花花世界,這裡所有的一切自由、奔放、不需要刻苦銘心的練習,就連同領域的朋友也都生活多采多姿。

這聽起來有沒有像台灣高中孩子們,突然走進大學...事實上,許多人畢業後,又會接受社會大學的更大震撼。所有人都有背景脈絡,那些屬於個人內隱的文化、信念與各種價值觀,除非遇到碰撞,否則會將所有所知、資源等視為理所當然。許多人會描述這階段如同迷失,加上初次離家(不論物理或心理上),使得許多人有種解放感並開始對生活展開多元探索。這部分也可以參考河合隼雄在『轉大人的辛苦』一書討論的內容。

但人是有愛與隸屬需求的動物,新的文化或價值觀會被各種心理認知機轉去調適、吞入或排除。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Bowen所討論的「回家」概念。此時的回家,不僅僅是回到原來的那個家,而是因為已經離開才又回去的家:這類似牧羊少年奇幻旅程,轉了一圈才發現寶藏其實在就在家裡;但因為旅途中的成長,所以回家/與在家等待的人,才能用嶄新的眼光去包容與認識原來何謂家庭關係與家庭價值觀。

電影中負責搞笑與講解的姪子角色,在大女兒獲得金牌時,說:「等了十年,我們終於聽到舅舅說了這句『我以妳為榮』。」此時的大女兒,已經從離家到回家,走了好大一圈;她欣然接受這份榮耀,並將功勞歸終於父親。

 

站內關聯電影資料

心中的小星星

其他參考資料

為何印度會變強姦大國?印度女孩道出這些觀念如何造就女性地獄,震撼百萬人(風傳媒)

印度黑暗面?(一)從強暴來看背後的社會議題| SOSreader

印度黑暗面?(二)從強暴來看女性弱勢的成因| SOSreader

【家暴問題嚴重印度國務部長贈「木棍」作新婚禮物】 | World Digest

印度男好暴力 6成坦承對伴侶施暴(自由時報)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十大你不可不知的真相!(網路溫度計)

The 2013 TIME 100 Aamir Khan

阿米爾·罕(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