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如任何事情都可以分成階段,
當學習提升到一個境界時,
人們如何確定究竟了解事物多少?就變得格外重要。

在教學上;教案形成之初,教師必須訂定三種不同方向的教學目標:
認知、情意和技能。

情意部分就是讓人領悟學習深入內涵,進而淺移墨化的一種項度,
希望在信念和想法上造就出新的一番局面。

認知部分有很多人在做研究,最有名的就是Bloom的認知教學目標。
1956,由低階到高階分別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
2001,修改刪除綜合,並在評鑑後面提高創造的階層: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技能部分相當於人類的行為改變,
在認知失調理論中也有琢磨過,
假如一個人還不了解某件真理的存在價值,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去改變對方的行為。
又如 國父 和教育學者杜威,都推行「知難行易」的道理。
西方傳教士也有此說,假如對方不瞭解神,那就先教導民眾禱告。
因此在技能部分,老師會去訂定一個行為可以達到的目標。

對測驗來說,技能和認知是相較之下較為容易測量到的部分。
實作測驗和認知測驗可以找出一個衡量的標準。
情意則是非常困難的測量,因為所有的人都有社會道德標準;
大家都會在考卷上寫「扶老攜幼、遵行法規」
可是現實中的道德並沒有如此非黑即白。

l02

不論如何,對於個人想要了解自己內涵,
除了可觀察到的技能(外顯行為)之外,
其他認知和情意是相對中的思想死角。
因為大部分的人很難意識到自己究竟會些什麼,
就算遇到契機可以提升自我了解時,
也可能會因為麻煩、憤怒、挑釁等等情緒而轉移了內觀的焦點。
唯一可以了解自己的機會,就是負面情緒由衷而生時。
了解自己為什麼會被這些東西挑起情緒,就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弱點,
才可以更加茁壯自己的心理能量。
 
在認知部分,最容易自我測量的方法,就是大量閱讀和筆記。
閱讀是一種認知飛行宇宙的極限挑戰,越是去讀,才可以了解自己還有更多地方不了解。
閱讀相關研究,可以了解目前趨勢為何;閱讀考古題可以了解出考題的老師和學校,究竟想要的是怎樣的人。
閱讀小說可以了解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文字口吻和他人的邏輯推理。
另外在筆記的部分是一個很好可以統整內在自我究竟對某些學科了解到哪個程度最好的方法。

筆記第一次做,是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解生動的說明
因此筆記初稿通常都是在課本上,密密麻麻的寫著課中述說與內容相關的故事,或者聽完之後還有疑惑而畫上個大大問號。
一位好的老師要記得,上課是在講故事、是一種藝術,並非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而課。
第二次筆記為放學後的溫習,這次是講解到哪,就寫到哪,相當愉快的寫著。
並且去把困惑的地方找出相關的資訊,從網路、圖書館、書店...
就是很率性的把自己認為也重要的地方補足。
第三次筆記是熟稔原本課本之後,記錄下只剩類似目錄的文字。
其中可以留下大量的空白處。
若光是看到目錄、專有名詞,就可以上台講解整課重點,那就是真正了解了這章內容。
最後一次則是有基模和認知準備度之後,再去瀏覽更多相關的書籍。
依照一個大的、有興趣的範疇而去補齊的筆記。
l02
就拿攻擊行為來說,
心理系學生會從:
演化、發展、生理、社會、人格、認知...等等中
找到所有相關的內容
之後看到考題相關攻擊、霸凌之時,
應該要有辦法從各種不同方向來敘說和考量,而非單一一本課本的內容。
這樣才能夠達到所謂的創造階段。

這也是為什麼Bloom修改後,將創造(原本的綜合)提升為最後一個階段。
評量是一種認識自己的方法,
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邏輯倫理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
也唯有說出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道理,才能算是在現階段對某個問題有一定的了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育 測驗
    全站熱搜

    §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